前幾年日本311核災,傳出農產品受到輻射汙染,
民眾更是避之唯恐不及。但你知道其實自然狀態下,
食物本身就含有輻射性嗎?而哪些食物的輻射量又比其他高出不少?
民眾更是避之唯恐不及。但你知道其實自然狀態下,
食物本身就含有輻射性嗎?而哪些食物的輻射量又比其他高出不少?
Photo credit: stu spivack via Flickr. CC BY-SA 2.0
民眾聽到「輻射性」三個字往往聞之色變,容易與核輻射、核能災變聯想在一起。
但是真的一定核輻射、核能來的嗎?
所有食物都屬於以碳原子為組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存在微量且具有輻射性的同位素碳-14(¹⁴C),會以β衰變的方式變成氮(14N)。不過這個反應的半衰期約5,730年,也就是說要五千多年後,體內極少量的碳-14才會減至一半。
這個輻射性可說是相當的低,因此對我們身體來說並不會造成影響。(考古學家在鑑定化石就是以碳-14衰變量-「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以求得化石的形成年代)。
※ 部分岩石會使用鉀氬定年法來判斷。(測試放射性的鉀衰變期)
Photo credit: Thomas Hawk via Flickr. CC BY-NC 2.0
而一些高鉀食物會比一般的更具輻射性,因為鉀的同位素鉀-40(40K)會自然衰變成氬(40Ar),地球上一些氬氣就是從鉀-40衰變而來。
典型的代表非香蕉莫屬,運動員賽前吃香蕉不僅補充熱量,較高含量的鉀更可以預防抽筋。雖然香蕉輻射劑量的算法還有一些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正常的食用量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Photo credit: Billy Wilson via Flickr. CC BY-NC 2.0
紅蘿蔔、棉豆、馬鈴薯同樣屬於高鉀的食物。而紅肉也算是較高輻射劑量的一類,不過與其擔心它的輻射性,飽和脂肪對健康的風險反而更高。
另外,除了高鉀食物,含有鐳(radium-226)也是輻射性的來源之一。飲用水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般我們喝的都不是純水,而會含有其他微量元素,鐳就是其中一種微量元素。
大家看到這裡有沒有發覺,輻射與我們的日常飲食其實是緊密連結的,因此別再看到「輻射」兩個字就害怕囉!先看清楚含量是不是真的對人體有危害,再決定要不要遠離吧!
By 就算香蕉很營養也討厭吃香蕉的火(Ho)編
延伸閱讀:
世界上陷入沉睡的村莊-睡美人病
「砷」使希臘神也會生病
參考資料:
Thoughtco-10 Common Naturally Radioactive Foods
Thoughtco-Carbon 14 Dating of Organic Material
台灣大學-碳十四實驗室
WebElements-Potassium: isotope data
已經有 人分享這篇文章給朋友嘍!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