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巧克力店的櫥窗,
看著師傅不斷攪拌著融化的巧克力,
頓時香甜氣味撲鼻,令人食指大動!
但你知道嗎?巧克力的製作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複雜、困難!
不過科學家已經找到簡化製作過程的方法了~
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看著師傅不斷攪拌著融化的巧克力,
頓時香甜氣味撲鼻,令人食指大動!
但你知道嗎?巧克力的製作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複雜、困難!
不過科學家已經找到簡化製作過程的方法了~
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Photo credit: freepik
巧克力的原料是從可可豆中提取的可可脂,可可脂冷卻凝固後,會形成各種結晶,根據融化的溫度、密度、形狀等條件,又可分為I型到VI型六種。其中,V型結晶具有光澤和平滑的樣貌,顆粒細膩,融化時有著絲綢般滑順的口感。除此之外,因V型結晶密度大,也很容易從模具上取下,是製作巧克力甜品最理想的選擇。
但要成功控制巧克力凝固成V型結晶,是件非常繁複的工作,須透過回火的調溫程序才可能成形。
所謂的「回火」是指將切碎的巧克力隔著熱水不斷攪拌,並控制巧克力的溫度在45℃~50℃之間。待巧克力融化的差不多,再將它倒在鐵盤或大理石桌面上鋪開,冷卻至25℃~27℃,再倒回鍋裡隔著熱水加熱至30℃~31℃。
Photo credit: Anna Tarazevich via Pexels. CC0
雖然經過回火步驟的巧克力口感非常棒,但製作過程也並非易事。直到科學家發現,添加一小撮的磷脂可以加速V型結晶的成形。
可可脂的主要成分為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TG),其次為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和磷脂(phospholipid)。其中,磷脂是控制巧克力形成V型結晶的重要成分,只要掌握磷脂的添加量,便能簡化回火過程。
在可可脂中添加總重量0.1%的磷脂,再將融化後的巧克力冷卻到20℃一次,即能迅速凝固成入口即化的質地,省略多次的加熱和冷卻步驟。
Photo credit: freepik
雖然在科學家了解如何使磷脂均勻分布在一大桶熔融巧克力之前,這項發現還無法應用在巧克力工廠的製作,但若能在未來成功,將幫助巧克力製造商節省不少的時間與成本,也有機會使市售的巧克力更便宜,讓更多人享受巧克力的美味,值得期待!
By 愛吃巧克力的 Ti 小編
延伸閱讀:
情人節巧克力的甜蜜化學?
巧克力真的是生理痛救星嗎?!
巧克力上的「白色點點」是發霉嗎?還可以吃嗎?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chocolate-tempering-saturated-fat-phospholipid-chemistr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