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生活化學│找知識 x 玩創意 x 品生活
  • LiFe首頁
  • 知識文章
    • 元素探索
    • 美容保養
    • 新奇有趣
    • 飲食男女
    • 健康醫療
    • 社會公益
    • 化學史上
  • LiFe生日
    • LiFe 生日 >
      • LiFe 八歲
  • 設計商品
    • 手作套裝組 >
      • 果凍香皂
      • 灌模吊飾
      • 微光星球
      • 擴香石
      • 燒杯蠟燭
      • 浮游花
      • 史萊姆
      • 彩虹瓶
      • 搖搖冷靜瓶
      • 珪藻土 杯墊
      • 星空瓶
      • 天氣瓶 >
        • 天氣瓶FAQ
        • 天氣瓶禮物盒
        • 天氣瓶團購
        • 天氣瓶比賽
      • 手作藍曬組 >
        • 光合藍圖FAQ
    • 創意商品 >
      • 有機化學工具尺
      • 分子項鍊
      • 元素紙膠帶
      • 化學紅包袋
      • 週期表資料夾
      • 週期表海報
      • 熱塑水晶
    • 科研組(大份)
    • 行動顯微鏡 >
      • 高倍率 - 顯微鏡
      • 低倍率 - 顯微鏡
      • uhandy FAQ
  • DIY x Design
    • 在家手作DIY
    • 元素週期表
    • 謠言X光
    • 化學說文解字
    • 元素掰掰表
    • 科學名人堂
    • 心理測驗
  • LiFe 商城
  • 關於品牌
    • 關於 LiFe >
      • Logo
      • LiFe 理念
      • LiFe 沿革
      • 媒體報導/演講
    • 編輯團隊
  • 聯絡我們

【實測】2015年度最具創意APP:燒杯 BEAKER

12/21/2015

 
前幾天蘋果在Apple Store發表了「BEST OF 2015」
的年度最佳APP名單~
想不到「年度最具創意」這個項目竟然是一個
化學教育的APP「燒杯 – 用手機做化學實驗」!!
看來化學之神連作夢都會微笑了~~~
今天我們就來實測一下這個難得上榜的APP!
Picture
「化學」相關的APP數量本身就不多,
再加上通常是較專業導向的內容所以”通常”不是很受使用者們的青睞。
更別說能上年度最佳排行榜了…
所以「燒杯 – 用手機做化學實驗」這個APP某些程度上算是
科學界的一項壯舉啊!!
(自己內心小暗爽…因為這可能是我們極少數能寫的化學APP實測文…呵呵)
​

「燒杯」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做實驗時最常使用的器具,
玩家可透過各種動作讓各式各樣的化學元素、化合物產生反應。
廢話不多說趕緊下載來把玩把玩!
iTunes下載點
Picture
動作說明
1.  點火柴:點住畫面空白處拖曳 (就像點火柴那樣…)

2.  加熱器:點住畫面右下角拖曳至左下,會出現紅色的加熱器(可用來加熱固體和液體)
3.  
蓋子:點住畫面右上角拖曳至左上,會出現ㄇ字型的蓋子​​​(可避免氣體揮發與搖晃時物體飛出)
4.  粉碎:像搖珍奶般搖晃手機,可粉碎較脆弱的粉劑、金屬
5.  倒掉:(沒蓋子時)往前傾倒。歸零重新做實驗
6.  AirMix:用來連結鄰近的2個燒杯app,可互相加入物體 

化合物說明
1.  液體:水、石蕊(酸鹼指示劑)、溴、雙氧水(過氧化氫)、
各式強酸(硫酸、硝酸、鹽酸、氫氟酸)、水性色料
2.  固體:102種元素&化合物任君挑選!(排序是按照元素的英文字母排序)
3.  氣體:18種氣體(氫、氧、氮、氯、氨、氦…等)

Let's PLAY!
既然要玩,當然要玩真實世界無法作的實驗!
正所謂虛擬世界一條龍,真實世界一條蟲…正是在下…
就像看電影一樣,我喜歡看好萊塢的動作爽片,
一些爆破畫面是一定要有的!
Picture
推薦幾個玩法~

1.  跳跳鉀
溴(Br) + 鋁(Al) 或是 鉀(K)
因溴的比重很高,
​你會看到鋁跟鉀瘋狂的跳動燃燒~
最後化合成溴化鋁(AlBr3)、溴化鉀(KBr)
莫名奇妙很療癒~~~>///<
Picture
2.  爆破鋰!
先按住畫面丟幾個鋰(Li),再加下方的加熱器拉出來~
幾秒鐘後你會看到鋰(Li)和空氣中的氮(N)化合成氮化鋰(Li3N)
​
瞬間爆破的感覺爽度爆表!
Picture
3.  金金掰掰~
金(Au)是很安定的貴重金屬,
但仍屈服於王水(Aqua Regia)的淫威之下!
王水是3鹽酸(HCl):1硝酸(HNO3)調配而成,再加入黃金~
就會看到黃金慢慢的被溶蝕…化骨水!!??
Picture
4.  酸鹼無常之到底要不要中和!?
將水先加入石蕊(Litmus )指示劑,再加入硫酸(H2SO4),
此時液體會呈現紅色(酸性)。
然後再投入幾顆鈉(Na),會和水合成氫氧化鈉(NaOH)。
溶液中的氫氧化鈉和硫酸會酸鹼中和成水跟硫酸鈉(Na2SO4)
會不斷的看到液體顏色在紅紫藍之間來回變化
Picture
5.  每天吃的鹽有這麼猛?
大家都知道鹽是氯化鈉(NaCl),合成鹽有什麼困難?
先將燒杯上蓋子,燒杯內加入氯氣(Cl2)。
這時再加入金屬鈉(Na),碰碰碰!!!
看似有點瘋狂但現實中真的是如此唷~~
Picture

實測心得
「燒杯」好玩的地方在於可以肆無忌憚的亂加一通!
但若要很理性的依循化學法則,那麼有些地方沒有辦法到完美~
例如:現實世界的水加入濃硫酸中會噴射~
氣體的部分我有點手殘不知道怎麼玩的有趣,
可能要搭配2台app的AirMix功能。
除此之外,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app!
可以透過簡單的操作來了解一些化學反應會如何運作,
這對於化學教育是一個很有力的工具!
整體來說,我個人給予8.5/10的評價!
 
有無數改變世界的化學反應都是在「燒杯」內誕生的,
就我看來「燒杯」無疑是一個奇蹟的空間~
Picture
LiFe 生活化學
by 想要作磷酸鋰鐵(LiFePO4)卻找不到磷酸的Po總編
已經有 人分享這篇文章給朋友嘍!你呢?
已經有 人分享這篇文章給朋友嘍!你呢?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呦!
每一個 都是支持「LiFe 生活化學」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最新文章  What's New?

LiFe 生活化學


    ​LiFe 生活化學

    和您一起發覺生活中有趣的化學知識!


    life 生活化學 商城
    LIFE@ 生活化學 社群 加入

    LiFe生活化學讓生活更有知識
    LiFe 生活化學

    精選文章


    吃蟲蟲  未來食物  LiFe生活化學
    未來食物- 吃蟲蟲救地球!
    捕蠅草  LiFe生活化學
    植物界的葷食者-捕蠅草!

    熱門文章


    蝦子 變色 LiFe生活化學
    集結地球的美景-螢石
    結構色 LiFe生活化學
    永不褪色的顏色-結構色!
    環氧樹脂 寶麗樹脂 LiFe生活化學
    環氧樹脂、保麗樹脂的差異​
    图片


LiFe生活化學粉絲團, FB粉絲團
LIFE生活化學 LINE@ 社群 加入
LiFe生活化學頻道, youtube頻道
LiFe生活化學 IG, Instagram
LiFe生活化學商城
關於LiFe生活化學, 關於我們, 關於品牌
連絡LiFe生活化學, 連絡我們
©2020 Emperor Chemical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LiFe首頁
  • 知識文章
    • 元素探索
    • 美容保養
    • 新奇有趣
    • 飲食男女
    • 健康醫療
    • 社會公益
    • 化學史上
  • LiFe生日
    • LiFe 生日 >
      • LiFe 八歲
  • 設計商品
    • 手作套裝組 >
      • 果凍香皂
      • 灌模吊飾
      • 微光星球
      • 擴香石
      • 燒杯蠟燭
      • 浮游花
      • 史萊姆
      • 彩虹瓶
      • 搖搖冷靜瓶
      • 珪藻土 杯墊
      • 星空瓶
      • 天氣瓶 >
        • 天氣瓶FAQ
        • 天氣瓶禮物盒
        • 天氣瓶團購
        • 天氣瓶比賽
      • 手作藍曬組 >
        • 光合藍圖FAQ
    • 創意商品 >
      • 有機化學工具尺
      • 分子項鍊
      • 元素紙膠帶
      • 化學紅包袋
      • 週期表資料夾
      • 週期表海報
      • 熱塑水晶
    • 科研組(大份)
    • 行動顯微鏡 >
      • 高倍率 - 顯微鏡
      • 低倍率 - 顯微鏡
      • uhandy FAQ
  • DIY x Design
    • 在家手作DIY
    • 元素週期表
    • 謠言X光
    • 化學說文解字
    • 元素掰掰表
    • 科學名人堂
    • 心理測驗
  • LiFe 商城
  • 關於品牌
    • 關於 LiFe >
      • Logo
      • LiFe 理念
      • LiFe 沿革
      • 媒體報導/演講
    • 編輯團隊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