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生活化學│找知識 x 玩創意 x 品生活
  • LiFe首頁
  • 知識文章
    • 元素探索
    • 美容保養
    • 新奇有趣
    • 飲食男女
    • 健康醫療
    • 社會公益
    • 化學史上
  • LiFe生日
    • LiFe 生日 >
      • LiFe 八歲
  • 設計商品
    • 手作套裝組 >
      • 果凍香皂
      • 灌模吊飾
      • 微光星球
      • 擴香石
      • 燒杯蠟燭
      • 浮游花
      • 史萊姆
      • 彩虹瓶
      • 搖搖冷靜瓶
      • 珪藻土 杯墊
      • 星空瓶
      • 天氣瓶 >
        • 天氣瓶FAQ
        • 天氣瓶禮物盒
        • 天氣瓶團購
        • 天氣瓶比賽
      • 手作藍曬組 >
        • 光合藍圖FAQ
    • 創意商品 >
      • 有機化學工具尺
      • 分子項鍊
      • 元素紙膠帶
      • 化學紅包袋
      • 週期表資料夾
      • 週期表海報
      • 熱塑水晶
    • 科研組(大份)
    • 行動顯微鏡 >
      • 高倍率 - 顯微鏡
      • 低倍率 - 顯微鏡
      • uhandy FAQ
  • DIY x Design
    • 在家手作DIY
    • 元素週期表
    • 謠言X光
    • 化學說文解字
    • 元素掰掰表
    • 科學名人堂
    • 心理測驗
  • LiFe 商城
  • 關於品牌
    • 關於 LiFe >
      • Logo
      • LiFe 理念
      • LiFe 沿革
      • 媒體報導/演講
    • 編輯團隊
  • 聯絡我們

為何秋天樹葉會變色?

10/31/2014

 
每年的秋天都會看到樹葉由綠色轉變為金黃色、橘黃色、紅色,
​最終成為脫落成為地上的落葉。
為何樹葉要在凋零前經歷這麼唯美的轉變呢?
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秋天, 楓葉, LiFe生活化學, 知識文章
<Photo credit: Paul Bica via Flickr. CC BY 2.0>

葉子在生長期間看起來是綠色,那是因為樹葉中存在一種叫做葉綠素(chlorophyll)的成份。葉綠素是儲存於植物細胞內小圓碟狀的葉綠體(chloroplasts)內。葉綠素分子會吸收陽光中紅色和藍色波長的光線,但它幾乎不吸收任何的綠色光線。這意味著綠色光線會被反射,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樹葉是綠色。

樹葉變色, LiFe生活化學, 知識文章
< Photo credit: Aikawa Ke via Flickr. CC BY-NC-SA 2.0>

植物藉由光合作用將光能轉換為化學能。葉綠素是光合作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將從陽光所獲得的能量應用於將二氧化碳(CO2)和水轉換成氧氣和碳水化合物(它就是植物的食物!)。葉綠素的結構也較不穩定,很容易在植物細胞內崩壞,因此植物需要不斷的製成足夠的葉綠素以維持光合作用。

而陽光和溫度是製造葉綠素的必要條件,所以春天和夏天是葉綠素生成最旺盛的期間。
在生長期間,植物會分泌一種生長素(auxin)的植物賀爾蒙來抑制木栓細胞生長成為分離層(abscission layer)。隨著夏末秋初到來,白天時間縮短夜晚時間延長,植物可感應到每日的晝夜逐漸增加。當晝夜時間達到一定長度時,植物就會停止分泌生長素。隨之,分離層就會開始於樹葉和樹枝的交接處生成來阻隔水分和養分輸送至樹葉;當然這也斷絕了從樹葉生成的碳水化合物運輸。

​一旦進入節能狀態,葉綠素就不再生成並且會快速分解,這也是我們開始看見樹葉變色的時機。原先被旺盛葉綠素覆蓋的成分開始顯現它們原有的顏色,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會反射橘黃色光線,葉黃素(xanthophylls)則是反射黃色光線。


秋天, 楓葉,樹葉變色, LiFe生活化學, 知識文章
<Photo credit: Alex via Flickr. CC BY 2.0>

紫色和紅色來自於一種叫做花色苷(Anthocyanin)的顏料,它在覆盆子和藍莓這類水果上特別豐富。花色苷不像類胡蘿蔔素和葉黃素一樣,它並非一直存在於樹葉中,而是由被分離層隔離於樹葉中糖和樹液所生成。花色苷的顏色會隨著酸鹼度而有所改變,若酸度較高則會呈現紅色,酸度較低則是紫色。(下次我們再帶大家做一個天然植物的酸鹼指示劑小實驗吧!)

令人好奇的是,秋天的光合作用減少,為何植物還要投資寶貴的糖分在生成花色苷?一些證據表示,因為秋天時期的葉子系統逐漸破壞,花色苷的作用是當作葉綠素的防曬劑,藉此保護還存留於樹枝上的樹葉並從中獲取更多的養分。經歷了時間的相信這樣的投資報酬是值得的。也有部分研究認為植物製成花色苷用來作為一種驅蟲劑;一些昆蟲會將紅色判別為有毒性或是不可口,藉此降低昆蟲於這些樹葉上產卵的意願。

秋天樹葉的變色會受到氣溫和土壤濕度的影響。涼爽的氣溫和大量陽光易刺激生產花色苷,但嚴寒會破壞生成的機制,這意味著早霜將觸發早日結束多彩的樹葉。乾燥的天氣也增加了糖的濃度


楓葉, LiFe生活化學, 知識文章
<Photo credit: Neil Cornwall via Flickr. CC BY-NC-ND 2.0>

隨著秋天的陶冶,在分離層的細胞逐漸乾燥,導致支撐力不足而脫落樹葉。雖然有許多樹木會禿的很徹底,仍有部分樹木會於冬天時保留樹葉,但樹葉的顏色會顯得較為黯淡。這是因為其餘的顏料都已經分解殆盡,僅存留下褐色的單寧(tannins)。

了解了樹葉的變色原理後,是時候去戶外走走,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秋意詩篇了吧! J

秋天, 楓葉, 葉子變色,LiFe生活化學, 知識文章
<Photo credit: Superior Hiking via Flickr. CC BY 2.0>






by Po總編


延伸閱讀:
冬天和夏天的菜吃起來不一樣?
中秋節「柚」來了!柚子皮清潔術!




資料來源:
iflscience

已經有 人分享這篇文章給朋友嘍!你呢?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呦!
每一個 都是支持「LiFe 生活化學」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最新文章  What's New?

LiFe 生活化學


    ​LiFe 生活化學

    和您一起發覺生活中有趣的化學知識!


    life 生活化學 商城
    LIFE@ 生活化學 社群 加入

    LiFe生活化學讓生活更有知識
    LiFe 生活化學

    精選文章


    吃蟲蟲  未來食物  LiFe生活化學
    未來食物- 吃蟲蟲救地球!
    捕蠅草  LiFe生活化學
    植物界的葷食者-捕蠅草!

    熱門文章


    蝦子 變色 LiFe生活化學
    集結地球的美景-螢石
    結構色 LiFe生活化學
    永不褪色的顏色-結構色!
    環氧樹脂 寶麗樹脂 LiFe生活化學
    環氧樹脂、保麗樹脂的差異​
    图片


LiFe生活化學粉絲團, FB粉絲團
LIFE生活化學 LINE@ 社群 加入
LiFe生活化學頻道, youtube頻道
LiFe生活化學 IG, Instagram
LiFe生活化學商城
關於LiFe生活化學, 關於我們, 關於品牌
連絡LiFe生活化學, 連絡我們
©2020 Emperor Chemical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LiFe首頁
  • 知識文章
    • 元素探索
    • 美容保養
    • 新奇有趣
    • 飲食男女
    • 健康醫療
    • 社會公益
    • 化學史上
  • LiFe生日
    • LiFe 生日 >
      • LiFe 八歲
  • 設計商品
    • 手作套裝組 >
      • 果凍香皂
      • 灌模吊飾
      • 微光星球
      • 擴香石
      • 燒杯蠟燭
      • 浮游花
      • 史萊姆
      • 彩虹瓶
      • 搖搖冷靜瓶
      • 珪藻土 杯墊
      • 星空瓶
      • 天氣瓶 >
        • 天氣瓶FAQ
        • 天氣瓶禮物盒
        • 天氣瓶團購
        • 天氣瓶比賽
      • 手作藍曬組 >
        • 光合藍圖FAQ
    • 創意商品 >
      • 有機化學工具尺
      • 分子項鍊
      • 元素紙膠帶
      • 化學紅包袋
      • 週期表資料夾
      • 週期表海報
      • 熱塑水晶
    • 科研組(大份)
    • 行動顯微鏡 >
      • 高倍率 - 顯微鏡
      • 低倍率 - 顯微鏡
      • uhandy FAQ
  • DIY x Design
    • 在家手作DIY
    • 元素週期表
    • 謠言X光
    • 化學說文解字
    • 元素掰掰表
    • 科學名人堂
    • 心理測驗
  • LiFe 商城
  • 關於品牌
    • 關於 LiFe >
      • Logo
      • LiFe 理念
      • LiFe 沿革
      • 媒體報導/演講
    • 編輯團隊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