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糖果飲料的成分中有糖精,
糖精乍聽很可怕又不熟悉,
但事實上生活中有許多它的身影且又零熱量唷!
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糖精乍聽很可怕又不熟悉,
但事實上生活中有許多它的身影且又零熱量唷!
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Photo credit: Ark Angel,flickr. CC BY-NC-SA 2.0
糖精(Saccharin, C7H5NO3S)也稱為鄰苯二甲醯亞胺,外觀為白色晶體,屬非營養性的人工甘味劑,食用後不產生熱量,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合法添加物。以不溶性糖精或易溶於水的鈉鹽、鈣鹽形式存在,有很長的保存期限,是唯一不受加工、烹調、烘焙、調理條件所影響的非營養性甜味劑。甜精的甜度為蔗糖的300~500倍,但是風味比較起其他甜味素較差一些,因為除了甜味又帶有一絲苦味及金屬味。
Photo credit: freepik
糖精式如何被發明的呢?
1879年,化學家康士坦丁·法爾伯(Constantin Fahlberg)正研究鄰甲苯磺酰胺的氧化反應,結束實驗回家用餐時,他注意到食物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甜味,於是法爾伯把所有的餐盤跟他的手都確認一遍後,發現這甜味似乎來自從實驗室帶出的一支筆。接著他飛快地衝回實驗室,通過味道測試檢查實驗室儀器。法爾伯也為了找出那股甜味的來源,把實驗室里的東西全都舔了一遍!(請勿輕易嘗試),就這樣偶然地,法爾伯發現了這種甜味的來源,並命名為糖精,糖精就也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可商購的人造甜味劑。
Photo credit: Daria-Yakovleva,pixabay. CC0
糖精最重要的重點,尤其在意熱量的女生都要知道:
糖精食用後不產生熱量,也不會造成齲齒及血糖上升。由於它不會被人體代謝,因此糖精經口攝取進入人體後30分鐘便會出現於尿液中,24小時內約有90%左右會經由尿液排泄掉。也因為此特性,甜精對於愛吃甜又怕胖的民眾或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不錯的糖類替代品,在生活中被廣泛用於減肥飲料和其他低熱量食品中。糖精可使用的食品範圍包括瓜子、蜜餞、碳酸飲料、代糖錠劑及粉末,以及特殊營養食品中。
Photo credit:freepik
但像糖精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曾經被貼上負面標籤呢?
過去曾有實驗家發現食用糖精,會使膀胱癌的致癌率提高,但事後細看研究,就會發現當初實驗時,他們是以過量的糖精餵食老鼠得到的實驗結果,換算人類的劑量,幾乎是一天喝800杯飲料!另外在近代研究中得到的結果都表明沒有致癌性,並且提到:因大鼠的身體結構的關係,糖精容易在尿路上皮腫瘤。由於物種間存在嚴重的種間差異,這種機制與人類無關,所以此證據不能表示在人類也會致癌。而美國政府也經過長期的評估,決定將糖精從可能致癌的名單中移除,正式將糖精使用的安全性合法化。
對於一般成人而言,糖精之每日容許攝取量(ADI)為5mg/kg體重。而「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亦有規定,糖精及其鈉鹽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如使用於瓜子、蜜餞及梅粉當中,用量以糖精計為2.0公克/公斤以下,碳酸飲料用量以糖精計為0.2公克/公斤以下。因此只要不是過量的攝取,都可安心食用。
過去曾有實驗家發現食用糖精,會使膀胱癌的致癌率提高,但事後細看研究,就會發現當初實驗時,他們是以過量的糖精餵食老鼠得到的實驗結果,換算人類的劑量,幾乎是一天喝800杯飲料!另外在近代研究中得到的結果都表明沒有致癌性,並且提到:因大鼠的身體結構的關係,糖精容易在尿路上皮腫瘤。由於物種間存在嚴重的種間差異,這種機制與人類無關,所以此證據不能表示在人類也會致癌。而美國政府也經過長期的評估,決定將糖精從可能致癌的名單中移除,正式將糖精使用的安全性合法化。
對於一般成人而言,糖精之每日容許攝取量(ADI)為5mg/kg體重。而「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亦有規定,糖精及其鈉鹽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如使用於瓜子、蜜餞及梅粉當中,用量以糖精計為2.0公克/公斤以下,碳酸飲料用量以糖精計為0.2公克/公斤以下。因此只要不是過量的攝取,都可安心食用。
Photo credit: freepik
最後溫馨小提醒,民眾在選購食物時,可細閱食物標籤,並且保持均衡飲食,如此才是根本之道阿!還有基於個人及健康問題,應徵詢醫護人員對食用甜味劑之意見喔!若有不確定的添加物,都可以上衛生福利部查詢。
By離不開甜食的Hs小編
延伸閱讀:
讓無糖口香糖吃起來甜甜的「木糖醇」!
阿斯巴甜,此甜非彼甜!
甜精讓蜜餞陷入食安風波?「甜精」知多少!
參考資料:
http://nehrc.nhri.org.tw/foodsafety/news.php?id=38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saccharin
http://www.inchem.org/documents/iarc/vol73/73-19.html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3462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7936